永續會計準則的適用
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系學生會 學術部
引用自網頁https://medium.com/@ntuacctsa/%E6%B0%B8%E7%BA%8C%E6%9C%83%E8%A8%88%E6%BA%96%E5%89%87%E7%9A%84%E9%81%A9%E7%94%A8-d5fd055fa363
撰文者:賀之綸、陳雅彤、潘姸伶、范育馨、朱孟婕、林子昕
指導老師:台灣大學會計學系 陳坤志 老師
合作夥伴:會計白話文 Plain Accounting
壹、企業社會責任:Logic behind CSR disclosure?
在深入了解永續會計準則之前,我們可以先討論為何希望企業能夠揭露相關資訊。若一間公司能有公開且透明的財務報表來完整詳述內部,如管理、人事、預算編列;或是外部,如市場經營、策略規劃等狀況的資訊揭露,對不管是公司本身或是其他的利害關係人都會有所影響。而這些資訊的揭露,告訴大眾公司過去期間各方面的狀況,讓閱讀者能知道如投資、過往決策或是未來展望等項目的發展,進而再決定接下來踏出的下一步。另一方面,CSR報告書,相較於一般的財務報表,跨及了更多的領域,揭露資訊的跨期也更長;而也因沒有公報依循(如ESG較像是由民間制定),便沒有一個太明確、統一的審核標準。他的不確定性更多,資訊類型也不以非常確切的數據呈現,揭露的面向也較為不同。舉例來說,針對法律的部分會需要的就會是偏向瞭解熟悉勞基法、環保法的專業人員。同時,CSR可以預測、反映企業長期表現及價值,增進利害關係人對其的信任或觀感。
上述的說明或許有些抽象,因此在正式進入接下來的章節前我們將會再帶出一些實例。CSR,與企業財務報告與財務報告績效有正相關,也因此增加了他的參考價值。將報告書展示給股東看,告知的是內部的社會企業責任的履行,這樣一來也讓企業掌握更多主動權。企業在進行併購時也會看CSR的報告,而對於有著完整供應鏈的產業來說,CSR更是不可或缺。上游(尤其以歐盟、美國居多)廠商希望能建立品牌形象,便會希望下游廠商能在這方面也能有所表現,舉個正面及反面的例子。蘋果身為智慧高科技產品的龍頭,便要求代工的廠商鴻海需要做好CSR。不過,像是台塑六輕負責的傳統工業,則因沒有上游壓力而不會放太多心力於CSR上。而在CSR之外的ESG,結構較為複雜,涵蓋的實例則有歐盟對碳交易的規範。我們也將在接下來的幾小節為大家進行說明及介紹。
一、CSR v.s ESG ,社會責任面面觀
(一)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1. 簡介:
CSR(企業社會責任)以往僅含有要回饋社會這層面的意義,隨著近年來在自然資源、經濟背景等環境及社會的變動下,更強調了永續發展的概念,並規範公司的道德與對社區的影響。也如同我國公司法修正後第1條第2項表述,「公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商業倫理規範,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因此,CSR多了新的定義,在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之虞,也要兼顧相關利害人,從內到外包括員工、客戶、供應商、消費者、社區、國家、與自然環境等的權益。再擴大了在制定決策時須考量會影響到的客群,CSR也成為了一個強調企業不是聚焦在營利活動,而是涉及到持續性、積極影響和負責任投資等面向,並展現永續經營及社會領導的表現指標。
2. CSR揭露面向:
CSR揭露無特定面向,主要原則為「取之社會,用之社會」。舉出以下幾點例子說明:
(1)董事會組成多元化:推動董事會年齡、專業、背景等項目的平衡。
(2)風險管理:面對金融、氣候等風險的對應措施以及資安、稅務等議題。
(3)公司風氣與員工:公司內部風氣推動多元包容、性別友善等風氣,並增設人才培育計畫。
(4)環境環保:公司減少用紙、設備更新大量減少碳排放量。
(5)公平待客:設立客訴管道、專責單位與組織確保待客公平。
(6)守護個資:確保員工、顧客等個資安全,不隨意外露。
(7)公益計畫:辦理獎學金、或公益活動幫助弱勢族群,回饋社會社群。
(二)環境、社會和治理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1. 簡介:
ESG分別代表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以及Governance(公司治理)。與CSR相比,則包含了更多的原則性及特定性,並將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進行結合。ESG原先的概念分別對應到3P:分別是Planet:碳排放及氣候變遷、People:社會問題、人權道德及商業道德實踐以及Profit:資本市場、財務業績。當時的公司概念覺得利潤可能會影響投資狀況,如今變成Governance,好的公司治理就能確保投資的可持續性。
若永續投資是理念,ESG即是用於辨別及制定具體永續投資方案的數據分析工具,或是反映非傳統的財報資訊,並針對企業端做內部的檢視,同時也針對檢視過後的檢討及政策制定採取下一步的作為。在這裡我們先以台積電做為主例,自詡為責任的採購者及綠色力量的執行者,台積電亦採取了許多實際作為,例如在制定完ESG政策後也陸續發布了相關的保護政策,並成立碳管理平台及委員會進行能源使用上的控制。同時,台積電也倡議科學基礎目標並成立新能源、綠色機台認證以及碳權開發專案,並踏入再生能源開發使用領域以及執行氣候風險揭露等,都是台積電在內部檢視後制定並執行的數項作為。
除此之外,ESG分數運用對內可量化公司對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程度,也可用來衡量公司的營運策略方向以及質性效率,並對外提供品牌價值及聲譽等現今市場日益重視價值狀況的觀點。
2. ESG揭露面向:
(1) Environmental(環境)針對環境:
針對環境責任的政策,自然與永續經營一理念脫不了關係,在此我們將舉出「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作為ESG在實際執行上的一項例證。TCFD需擬定氣候相關財務資訊之揭露建議,幫助企業或組織的利害關係人瞭解潛在風險,以穩定全球金融體系。其強調治理、策略、風險管理,並有相關規範及工作坊使得政策執行起來更完善。
(2) Social(社會)針對社區、社群:
社會這項要件,是希望企業能在履行其責任、賺取收益之餘,能夠找出一個能概括公司在社會潮流、勞工權益及政交關係等面向優缺點的永續投資方法。那在這裡我們將以沃爾瑪在潮流這塊地探討作為例證。沃爾瑪在宣稱它會對其所銷售之武裝彈藥商品進行更加嚴格的控管(我們知道近幾年美國槍枝的問題層出不窮),而此舉雖然也衍伸了其他問題,但也因這麼做或許能降低槍枝意外使得企業形象的到了相對地提升。
(3) Governance(公司治理)針對股東:
公司治理涵蓋的面相則與另外兩項息息相關,變數也因此更多。其包括的面向例如決策制定、權利的分配以及與利害關係人責任相關之議題。而公司治理及投資人的相關規範希望了解的也跟前面兩項(即環境與社會面向)也會相互影響。這裡舉個反例,Wework,以共享辦公室為其公司業務,就是被外界批評政策部分並不透明。在了解甚麼是CSR之後,我們就幾個常見的”Logic behind CSR disclosure?”做討論。例如:非財務資訊揭露、社會外部效果的反應、企業形象的營造。
二、Logic behind CSR disclosure:非財務資訊揭露
在了解甚麼是CSR之後,我們就幾個常見的”Logic behind CSR disclosure?”做討論。例如:非財務資訊揭露、社會外部效果的反應、企業形象的營造。
首先,第一種常見對CSR背後邏輯的討論是非財務的資訊揭露:財務報告揭露之目的與價值,在於如何幫助公司內外的各種利害關係人利用揭露的資訊做出正確與有效的決策。對於非財務性資訊的揭露,能大大減少資訊不透明的落差造成的影響,彌補只在財務性揭露上的不足,讓利害關係人能夠正確的評估真實的企業價值。以CSR揭露項目為例,環境環保、公益計畫等非財務性資訊揭露,是利害關係人的重要參考資訊,不但能讓利害關係人了解組織在永續經營的作為,讓利害關係人了解其經營全貌,也可以強化企業對外的競爭力。因此近年來非財務性揭露愈來愈受到重視,據2015年安永會計事務所調查指出,70.9%的投資者認為非財務資訊揭露為重要的投資參考,相較於2014年成長10%,可知商業市場的利害關係人對於非財務性資訊揭露的肯定態度。
三、Logic behind CSR disclosure-2:社會外部效果的反映
接著,我們將探討CSR背後邏輯對社會外部效果的反映,並以台積電為例:
(一)誠信經營:
- 47504名同仁完成從業道德與法規遵循年度宣導課程。
- 第一階供應商簽署「供應商行為指引」並施行內部訓練,完成率 100%。
- 98.8% 供應商肯定台積電從業道德宣導活動有助增進對於台積公司從業道德認知。
(二)創新與服務:
- 保護智慧財產權,全球專利獲准量超過 3,600 件、營業秘密註冊數量超過 10,000 件。
- 維持良好合作關係,客戶滿意度連續六年達 90% 以上。
- 跨部門完成 49,356 件品質改善案例,創造逾 150 億元改善效益。
(三)責任供應鏈:
- 第一階供應商簽署「供應商行為準則」與「永續管理自評問卷」,完成率達 100%。
- 100% 採購非衝突礦產原物料。
- 主要產廢之在地供應商廢棄物產出量減少 28.5%。
(四)綠色製造:
- 含氟溫室氣體與氧化亞氮處理設備尾氣削減率達 93%,全球第一。
- 總回收水量達 133.7 百萬公噸。
- 推動循環經濟專案,回收減廢效益超過新台幣 3 億元。
(五)包容職場:
- 全球員工薪資福利費用超過新台幣 1,099 億元。
- 全球晉用 5,087 位新進員工,提供優質工作機會。
- 強化職業安全衛生管控,無任何因化學性、物理性暴露造成的職業疾病。
(六)共好社會:
- 舉辦共 61 場次心築藝術季,總參與人數達 42,462 人。
- 投入逾新台幣 5,152 萬元,啟發青年世代對科學及人文的興趣。
- 愛互聯服務獨老 9,527 人次,同時落實孝道教學於 37 間教育機構。
再來我們將於這段落中以ESG強調的面向進行補充說明:
(一)Environmental環境面向:
- 揮發性有機氣體削減率97.8%,連續5年超過95%。
- 全球購置約9.1億度再生能源、憑證及碳權,全台半導體廠最多。
- 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面積全球半導體產業第一。
- 全台第一家通過TM002獎勵碳權申請的半導體企業。
- 廢棄物回收率96%,且連續5年達95%,掩埋率連續10年小於1%。
(二)Social社會面向:
- 社會參與總投入金額5.85億元。
- 台灣地區新進碩士畢業工程師全年整體薪酬約為31個月本薪。
- 社會參與受益人次超過22萬。台灣廠區直接員工每月平均收入達台灣基本工資3倍。
- 台積志工服務總時數達8萬3,797小時。
(三)Governance公司治理面向:
- 全球最大的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公司。最新消息顯示,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很可能會獲得英特爾採用。
- 53.9%的股東總報酬率。
- 29.59億美元(約888億台幣)的研發費用,佔年度營收8.5%。
- 公司市值8.6兆台幣;2020年7月27日已超過11兆。
- 7奈米強效版(N7+)製程技術領先全球導入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進行量產。
四、Logic behind CSR disclosure-3:企業形象的營造
最後一種常見對CSR背後邏輯的討論是為營造企業形象:企業形象的營造為促進消費者對某一特定的企業產品或服務認識,進而使消費者在進行購買決策時的不確定性降低。因此,企業應提升本身正面的形象,提高企業本身的識別性,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而相反的,未能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則會讓大眾對其產生不良觀感,進而選擇抵制該企業。
(一)正面例子
IKEA制定了名為「對人類和地球正向發展」的永續方針,投入大量資金與心力在環境保護與社會福利等多個層面。永續方面,其至今已於再生能源項目投資超過52億台幣;社會方面,IKEA拒絕童工的聘用,並盡全力改善孩童的生活環境並保護他們的人權。此外,IKEA也相當重視性別平等,積極設立女性平台,甚至全球主管中有47%是女性。這些行為提升了其企業形象,讓消費者更加放心並願意購買該企業所生產的產品。
(二)反面例子
英國服飾品牌Boohoo被英國議會人權委員會發現,當地工廠的工人中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薪水低於法定最低薪水,且工作條件遠沒有達到政府要求的衞生和安全標準,因此遭到亞馬遜、ASOS、Next、Zalando等多家大型零售商抵制,所以產品均被下架。
瑞典服飾品牌H&M也被爆出剝削血汗勞工。除了過低的薪資與難以負荷的工作時長外,主管甚至會對女性勞工進行虐待與性剝削。事件的曝光引起引起了公憤,許多人響應了拒買活動,也讓H&M的聲譽一落千丈。
然而,對規模較小,資本額較低,或知名度尚不足之企業而言,社會企業責任的揭露不見得能帶來多少效益,甚至可能因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進行與報告書的編制而導致財務績效下降。若將心力與資本投注在產品的行銷推廣上,對企業的形象營造會更有助益。
五、現在的揭露方式
(一)現行制度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要求,上市(櫃)食品業、金融業、化學工業及實收資本額為新臺幣50億元以上之公司需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目前台灣企業多採用GRI準則揭露CSR資訊,並依照產業別及資本額的規定進行第三方的確信。
(二)未來走向
而金管會在2020年底所公布之公司治理3.0,對企業社會責任有更有更進一步的規範與揭露。2023年起,將要求實收資本額達20億元之上市櫃公司應編製並申報永續報告書,及擴大現行永續報告書應取得第三方驗證之範圍。
貳、CSR報告編製標準
以上認識了企業社會責任和ESG的永續概念後,以下將介紹現行幾個被廣泛使用的CSR報告編製標準,從其發展沿革談起,至目前的使用狀況及其特性。目前的相關標準不像財務報導一樣有一個官方組織IASB發布一個統一的國際財務報導準則,而是由不同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各自發展,因此時常造成企業與投資人的混亂,而這也是未來急需克服的問題。
一、GRI準則
GRI全稱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為獨立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於1997年在美國成立,工作主要是制定標準和指導以促進永續發展。2002年GRI出版第一份報告書,主要關注環境、社會、經濟、公司治理等面向,並且在之後幾年陸續推出新版本。直到2016年,隸屬於GRI之獨立準則制定單位全球永續性標準理事會(Glob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簡稱GSSB)正式推出GRI永續性報導準則(GRI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成為全球第一個被廣泛使用的永續性報導準則,在2018年7月1日起生效。
由於近年來不論是投資者、消費者還是政府,對企業在環境、經濟及社會影響上期望和要求愈來愈高,企業需要發布相關報告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環境、社會及治理報告(ESG),可持續發展報告(Sustainability)。故GRI標準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工具,幫助公司有一個統一且標準化的框架來製作這些報告,也讓利害關係人更清楚了解此企業在永續發展的表現。GRI準則主架構可以分為3個通用準則與33個特定主題準則。其中通用準則包括以下三項:
第一,GRI 101:基礎(Foundation),是整套GRI準則的起點,定義報告書內容和品質的報導原則;第二,GRI 102:一般揭露(General disclosures),用以報告攸關組織脈絡的資訊;第三,GRI 103:管理方針(Management approach),主要針對組織如何管理與報告重大主題(Material topic)提出說明。除此之外,特定主題準則是供組織根據前面已鑑別出的各個重大主題選擇合適的採用。此版本有別於G4,將原本兩個檔案的項目分為多份,顧及到未來修訂的便利性。因此之後遇到問題無需重新發行全新的規範,只需變更特定檔案的內容。
GRI準則中各揭露項目又在下分為三大項,根據這些可以讓企業更容易掌握應揭露的內容以及方法。包含:
- 要求(Reporting requirements):表示該項子議題應該揭露的項目。
- 建議(Reporting recommendations):表示編撰該議題應該呈現的資訊。
- 指引(Guidance):表示可提供的額外資訊。
目前國際上有各種不同的CSR報告框架,而GRI準則推出以來無論國內外皆被廣泛採納,可說是主流的準則之一。根據GRI database(統計至2020年底),63851份報告中有38483份採用GRI準則編製,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在我國企業主要依循GRI準則之核心選項(Core)編制報告,編製時還有幾處需要注意。首先,報告書中一般揭露內容必須包含組織概況、策略、倫理與誠信、治理、利害關係人溝通、報導實務共六大主題。其次,須於報告書中宣告「本報告書以依循Sustainability GRI準則:核心選項進行編制」。最後,若是想要省略報告必須揭露之項目只能基於以下四種理由:不適用、保密規定限制、特定的法律禁令、資訊無法取得,並且依然需要在報告書中提出解釋以及描述被省略的特定資訊。
二、SASB準則
SASB全名為「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為一非營利機構,於2011年在美國舊金山成立。近年來責任投資的概念逐漸成為顯學,考量到投資人難以從傳統的財務報告中看出企業長期價值的完整資訊,且傳統GRI準則中涵蓋了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內容,因此促使了SASB準則的成立。為了消弭投資者對企業價值評價的落差,SASB制定出更明確的永續資訊揭露標準,其目的除了促進企業之財務表現之外,也要揭露其對於企業具有財務重大性的永續相關資訊,期望能使企業更全面展現長期績效與價值,並滿足投資者的資訊需求。以下將對於SASB準則進行更詳盡的說明與介紹。
(一)五大面向:
SASB準則將與企業長期財務營運有影響的永續議題分為五大面向,分別為「環境資本」、「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商業模式與創新」及「領導力及公司治理」,希望透過這五個面向做為評估企業活動和財務的營運表現影響力。
- 環境資本:溫室氣體排放、空氣品質、水和廢水處理等議題。
- 社會資本:人權與社區關係、客戶福利、資料安全與客戶隱私等議題。
- 人力資本:勞工關係、合理勞工待遇等議題。
- 商業模式與創新:系統風險管理、商業道德、競爭行為等議題。
- 領導力與公司治理:資產和營運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產品品質等議題。
(二 )五大原則:
為了讓企業與投資人之間進行更有效的溝通,SASB具有以下五項原則:
- 可比性:SASB明確的定義要求揭露的細項、方法和衡量指標,公司能夠自我發揮的空間較小,方便投資人與其他企業進行比較。
- 溝通性:SASB個產業平均涵蓋6個重大主題即13個關鍵指標,而其中74%為量化指標。以實質數據呈現,對於重大議題與投資人進行有效溝通。
- 實質性:依據不同,共77種的產業類別分別訂定不同的SASB揭露指標。
- 實用性:SASB準則規範明確,企業再編寫報告書時能以較少篇幅、較短時間標寫並揭露出重要的部分。
- 決策性:根據SASB所揭露的議題,便於企業與投資人作決斷。
(三)產業特定指標:
SASB參考美國產業傳統分類法(GICS)發展出永續產業分類系統(SICS),將同質性較高的產業分類為11個產業別,包括「消費產品」、「財務」、「健康照顧」、「萃取及礦物加工」、「食物與飲品」、「基礎建設」、「可再生資源及替代資源」、「服務」、「運輸」、「資源轉型」與「資源轉型與技術與通訊」等11個產業別,向下再細分為77種產業。並依照不同的產業重大的永續主題製作重大性地圖(Materiality Map)。本次報告將對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進行分析的玉山金控與國票金控即屬於「財務」分類下的「商業銀行」類別。
(四)重大性地圖(Materraility Map):
SASB所制訂出的重大性地圖,會依據5大面向(環境資本、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商業模式與創新、領導力及公司治理)下的26個ESG項目,對7大產業類別,以顏色深淺進行重大性的呈現,以提供企業參考及採用。
(五)SASB全球覆蓋率:
根據SASB官網數據顯示,在2020年,全球使用在該準則之企業有587家,而到了2021則再達到1297家,企業範圍遍布38個國家,且在全球企業的使用率連年提高。至於成長率,2020年為340%,但因前年總數本就達到許多,2021方降至121%的。而2020年使用SASB準則的區域比例為美國56.6%、加拿大10.3%、中東及非洲8.2%、亞洲8.4%、歐洲(含歐盟/非歐盟/英國)約9.5%。若依據產業類別來區分使用SASB規範最多的行業類別前三名分別為萃取及礦物加工(122,份數)、基礎建設(106)與可再生資源及替代資源(68),而本次報告要討論的財務部分則位居第四(64)。不過,到了2021年,使用SASB編制最多的行業反而變成了基礎建設(208),並接著萃取及礦物加工(200)和財務(174),以及因應迅速革新而在此方面有所表現之科技業(163),再生能源則位居第五(160)。
至於台灣在2020年共8家企業使用SASB準則,位列全球第八。前三名分別為美國、加拿大與日本。而到了2021年,在台灣使用SASB的企業也提升了了250%,來到了28家。
參、SASB與GRI的關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GRI與SASB既有相似部分也有相異之處。而近年來隨著永續資訊揭露越來越被業界重視,企業永續報告的透明度、準則相容性和清晰度也更加重要,兩個準則不可避免的走向合作,甚至未來有合併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不同利害關係人會依據自身所需資訊、重視的面向等而有所採用偏好,以下將詳細介紹。
一、GRI與SASB差異
在差異的部分,我們將針對歷代沿革、溝通對象、特性、面相、覆蓋率及適用產業、信心程度及重大性矩陣等方面進行解說:
(一) 溝通對象
相較於SASB,GRI準則關注的是多方利害關係人(股東、客戶、政府等)的需求進而揭露相關的永續發展資訊,SASB準則則是特別針對投資人,避免其因無法藉由僅閱讀傳統財報而在長期價值上所產生之落差所設,兩者範疇有所不同。
(二)歷代沿革
如我們在先前的段落亦提到的,綜觀GRI自1997年於波士頓成立之後,除了在02年轉移陣地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也從2000年的一版G1,到再版的G2(2002)、G3(2006)、G4(2013),以及其他針對會員(2003)、受訓人(2008)等的計畫執行,固定幾年便會有新改動。我們也發現,自2012後,GRI便是每年(除2014及2018)都會採取新行動,如SDGs之架構採用及為聯合國推出新指引,並更在2016年才將組織重心以提供指南(Guideline)轉至準則(Standards,這篇專欄的中文使用)。同時,GRI也在官方設立線上學院,協助企業組織進行資訊揭露轉版,以期符合最新發布的準則。至於SASB,則是在GRI成立後的14年,也就是2011,自舊金山以新星一角進入永續會計準則的領域。其成立之目的,是希望能免除企業長期價值被財報忽略之弊端。SASB採用的是供企業自由選擇,具自願性採用的準則,供投資檢視者們分析。同時也在2018年,SASB發布了涵蓋多面向及產、行業別之重大性地圖。而也因多了這些能揭露影響財務及營運績效等議題的功能,並針對對「S 社會面向」開始有更具體的發展、釐清指標定義的發展,從而逐漸受到企業的青睞。GRI也在這幾年為了創造新框架並能更明確地揭露,也在近幾年對各面向進行了擴充。例如全球首創,訴求透明度的稅務準則、強調循環性影響的廢棄物準則,或者是在通用準則中納入人權,並更強調盡職調查。綜合上述以及閱讀GreenBiz關於兩者比較的報導後知道,這兩項準則間的相互競爭的關係,但為了能讓企業可針對ESG有更詳盡揭露的依據,兩者也同時在對自身的準則進行議題的擴大和不足的補充,進而產生讓彼此更加清晰的良性效益。
(三)特性比較
與GRI相比,SASB多了以下三項特性,分別為指標具可比性、訂定產業特定會計指標,以及具常態性之活動指標:
首先是指標具可比性,SASB準則制定明確的指標,其計算方式、單位、相關範疇等等皆較具有一致性,有利於投資人做比較分析;而GRI準則多為提供可以參考的文獻,讓企業得以自行評估選擇使用,然後透明揭露。
再來,SASB會訂定產業特定指標。SASB共將產業分為77細項,訂定不同指標來表現各產業的風險或機會。故針對不同的產業,SASB會要求揭露能協助釐清永續表現原因的指標,使產業領先者表現更容易被投資人辨識。
最後是活動指標(Activity Metrics)。活動指標可幫助投資人「常態化」數據。如SASB有規定食品零售商產業需揭露其「店家數」、「冷媒排放範圍」等資訊,透明化兩者與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關係,才有助於排除因企業營運規模不同所導致的數據差異。當然,活動指標亦會因公司主要業務性質而有不同的揭露,以玉山銀行為例,在其2020永續報告書之品牌願景一節中明確寫到了如:個人及小型企業的存款戶數及總額、受顧客委託的管理資產,以及用卡簽帳金融卡的流通卡數,同時一在信用卡這部分提到「其信用卡通過碳標籤認證,以購買碳權後由公正第三方查證,達成碳中和之宣告。並在 2020 年底 「零碳信用卡發卡累計逾 336 萬張」。我們認為,該揭露在提供確切數字之餘,更向投資人報告這項能為未來帶來相關效益或是影響之其他資訊,如此一來,亦是體現了SASB要達長遠效益之精神。
(四)面向比較
根據2016年GRI公告之GRI準則,我們知道它所包含的面相便是適用準則之下的「管理」(103),及通稱特定準則之經濟(200)、環境(300)及社會(400)這四大面向。而SASB,同前段所述,有的是環境、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商業模式創新及領導與公司治理。由此可見,SASB多的是人力資本這塊,不過在GRI社會底下之範疇,我們仍發現關於有與人力資本頗有關聯之議題。例如在GRI400這塊,就有如勞雇、勞資,或是如童工、保全、原住民等面向的規定揭露。因此我們在這項段落將另外補充的,反而是在針對公司治理這塊做觀察到的解說。GRI雖然也有治理,但是比較廣義。不過,有些用GRI的公司還是會把治理單獨列示,而作為1開頭之項目,也顯示其之基礎及重要性。不過,相對有把它獨立出來的SASB(GRI的還有如101基礎、102一般揭露),GRI在治理這塊之揭露便可能被有所侷限。
(五)適用產業及覆蓋率
GRI適用的,是廣泛的產業,而SASB則有規定11項產業別及其中77種行業別(例如在financial 下,就有Insurance、consumer finance、commercial bank等七個)。而如同先前在SASB全球覆蓋率中以提到的數據,以全球公司使用SASB之情況來看,自2015年的3份,陸續進到二位數(2017,13份)、三位數(2019,136)及現今的四位數,由此亦可推測,SASB在接下來的幾年仍會保持著一定的成長率,持續產出著。國家的部分,我們發現最早在2015年,僅有南韓及愛爾蘭有所產出,而在接下來的幾年,則陸續出現日本、美國(身為強國當仁不讓,2016就馬上跟進)加拿大、比利時及盧森堡。我們也發現這時候尚未有歐洲較大國家的出現,如英法、挪威等便遲自2018及2019年方才出現在名單上,瑞士、德國更是在2019、2020年才有,晚過了身為開發中國家的巴西、阿根廷或泰國等國。而在各項產業和其產出國家的趨勢部分,從2015年只有三份(兩份健康保健及一份科技通訊),到現今的龐大份數及眾多國家,我們大可推測所有產業都是有逐年份量增加的趨勢。若將焦點再縮到這次探討的財務行業,則是在2016、17年維持相同的1份,到2019才開始暴增。且根據Morrow Sadli 2021機構投資人調查報告在ESG之下,認為SASB是較好的永續框架的比率是53%,而GRI只有17%。但儘管如此,撇除比率並與GRI相比,SASB要達到如同期之可觀份數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同時,我們也發現有些開發中國家如巴西阿根廷在使用SASB的起步也是早於向是德國挪威這些以開發的國家,初步推斷是因為對於外界投資人看待新興市場,在解決信息不對稱這方面是很為重要的。而SASB要求詳細面向的揭露也是為了避免資訊上的落差,並發揮市場潛力,相較財務資訊流通高且透明的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在永續方面的揭露才更為必要。
(六)重大議題來源與分析方法
GRI和SASB都會對重大議題進行鑑別、評估、評分與排序,然而兩者的呈現方式並不相同,SASB推出重大性地圖(Materiality Map)來辨識對企業財務狀況或營運績效造成影響的永續相關議題。而GRI則是去瞭解企業各利害關係人所關心的議題,以重大議題矩陣圖呈現出與企業發展和策略方向有關的議題,並確定應納入企業永續報告書的內容,做為後續追蹤改進的基礎。
SASB重大性地圖著重評估11大產業(Sector Level)及其行業 (Industry Level),和五大面向及26項子議題的關連性與重要程度,以格子式表格呈現三種程度的重要性,分別為超過半數 (>50%) 的行業、淺灰色- 此議題影響該產業中部分 (<50%) 的行業、白色 — 此議題未影響該產業中的任何行業。(0%)。在 Industry Level 中,則能夠進一步觀察各行業的重大永續議題 (深灰色格子)。以科技通信產業中的半導體業為例,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或營運績效帶來影響的 9 項議題為 — 溫室氣體、能源管理、水與廢水管理、廢棄物與有毒材料管理、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多元與包容、產品設計與生命週期管理、材料採購與效率、競爭行為。為了評估各議題在不同產業中的重要性,SASB依照不同類別的利害關係人,來評估「關注證據」,以及「經濟影響證據」。關注證據的決定方式,是使用關鍵字搜尋上萬筆的原始文件。結果顯示出在每個產業裡,各項議題出現的密集程度。經濟影響證據的決定方式,是評估傳聞報導及量化研究,以衡量議題的管理、或者不當管理,是否會影響傳統企業評價的參數。
GRI重大議題矩陣圖則是以「利害關係人關切程度」和「對公司營運影響的程度」作為重要性分類方向,並依此決定揭露資訊的面向。而透過議題的評估、矩陣圖的製作,企業能更深入和利害關係人溝通企業永續策略與方向,並檢視企業發展策略與重大性議題矩陣的契合度, 契合度越高,越能發揮永續意義,降低營運風險並開創機會。GRI對於議題,會依經濟、社會、環境各類別, 分別對各考量面議題之重要性進行評分或排序,排序的原則為:決定各考量面向對於內外部利害關係人的相對重要性,除了問卷資料外,也參考自其他管道取得的資訊, 如:員工滿意、顧客滿意、經濟績效成長率、股東報酬等。給分或排序時亦可給予各組利害關係人權重, 並依照各項議題的得分與權重進行計算。
二、 GRI、SASB的合作
2020年7月,SASB和GRI宣布了一項協作計劃。兩組織推行此次合作的主要目的有三大項:
- 推廣企業同時採用兩種永續會計準則,以提出更廣泛且明確的揭露資訊並更加符合投資人的需求。
- 對於如何套用兩組織提供的報導準則提供清晰的指引,透過企業實例證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 幫助更多永續資訊使用者清楚理解兩種準則所揭露之資訊間的異同。
2021年4月,官方正式推出如何於永續報告中同時採用GRI和SASB準則的實際應用指南。約75%的全球大企業CSR報告書皆依GRI準則呈現。其特色是在環境、經濟與治理層面上廣泛的探討,讓企業能夠依照不同的一般揭露、管理方針、特定主題等不同項目揭露非財務資訊,兼顧各方面的利害關係人得到所關心的資訊。SASB擁有針對77種不同產業的準則,其關注投資人相關的永續議題,鑑別對財務績效造成重大影響的各項風險。此準則的三大特色為各項指標具有可比性、針對不同產業的特定指標以及要求揭露常態化活動指標。即使GRI與SASB之準則焦點不同,但同樣強調企業資訊的透明度,兩者並行之下也能更完整的進行揭露。
在SASB和GRI的合作中,會明確的闡明兩準則間的異同之處,使利害關係人能更準確的理解,並且在不同需求的前提下進行妥善的應用。
同時,2020年9月,全球五大永續框架制訂機構CDP、CDSB、GRI、IIRC、SASB共同發表《合作努力著項強化企業永續報告》(Statement of Intent to Work Together Towards Comprehensive Corporate Reporting)合作意向書,聲明其將以合作促進永續公報告框架為願景,一步步改善現行永續準則令從業者與利害關係人感到困惑的局面。
三、不同利害關係人對準則的採用偏好
每類利害關係人皆因不同需求而有自己所偏好的議題面向,如股東較重視營運績效與獲利、公司治理、資訊揭露透明、董事獨立性與專業度、誠信經營等;又如供應商較在意公平採購、環保安全與衛生管理、合約內容與法律規範。每類利害關係人與企業經營的面向各有相對的關係,因此,我們將以玉山銀行為例,以下列舉六項選擇的關係人進行解說:
(一) 員工:為企業組成之基礎,從企業的CSR報告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員工對以下議題的偏好的重視程度與變遷。
- 人才培育與發展:若員工有意願在企業留任,人才培育與發展自然會是員工參考的重要議題之一。
- 誠信經營:為公司對內部員工的承諾,研究顯示近八成員工表示公司的誠信經營會影響他們想要留任的意願。
- 經營績效 :績效經營的出現,代表員工不再將公司的經營績效是為評斷的唯一依據,而這也是近年來CSR報告書逐漸興起的原因之一。
(二)顧客:企業很重要的利害關係人之一,觀察CSR報告書可得顧客重視議題之變化。
- 金融科技與創新:金融科技是近年來金融業的改革趨勢,隨著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各項能夠應用於金融領域的技術愈發進步,顧客對於金融科技與創新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
- 誠信經營:與員工對於誠信經營的理念相似,顧客作為產品或服務的接收者,對於企業商品提供的信任程度也會影響企業在顧客眼中的形象。
- 資訊安全與個資保護:資訊安全與個資保護,算是近年來會於報告書中多出的新項目,由此可知顧客對於資訊與個資的保護隨時間而愈發重視,而該項目逐漸成為公司需要注重的新議題。
(三)政府機關: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程度與隨之而來的立法,對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有極為重大的影響。以下幾項為近年來政府機關關注的焦點。
- 永續經營:永續經營的概念強調,企業應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取得社會、經濟、環境間的平衡,並能不危及後代。然而,一些企業可能為了獲取最大利益而罔顧永續的精神。因此公權力的介入與管制是相當必要的。
- 資訊安全:隨著網路詐騙、個資盜用的新興犯罪的崛起,政府對企業能否建立完善的資安保全體系也日漸重視。政府作為監督者,會要求企業保障顧客的個人資訊,避免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
- 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治理,除了能確保公司順利營運,亦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高層舞弊的發生。公司治理3.0的出現,可以見得政府對此的重視。
(四)社區:社區所關注的,最主要是環境保護與社會回饋的面向。
- 永續生態發展與保護:廢氣排放、汙水傾倒、不妥當的有害物質的丟棄與處理,皆會對社區造成有害影響。一方面,對現時大眾而言,生活品質受到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生理上的危害。另一方面,難以挽回的生態汙染和破壞,也會成為後代子民的負擔。
- 社會公益:捐血活動、環境清掃、偏鄉學校的教育輔助等等。在疫情時代的防疫捐助
(五)媒體:媒體會蒐集並提供各項報導,之於企業更有監督、揭露,甚至評價等能力存在。
- 監督及揭露:企業亦透過媒體知悉與其運作之相關資訊,也會以媒體專訪或官方新聞稿之方式傳遞外部訊息,以作為與其他利害關係人能相互理解之管道。
- GRI準則之性質:媒體作為利害關係人之一,會更偏好該準則。而對企業來說,媒體在注意面相涵蓋服務品質、永續金融等偏向外部經營之層面,其報導及釋放消息等舉動,或多或少會間接地影響內部決策
學生:雖然可以被納入顧客一塊,但與該群性質仍有些許不同
- 地位:學生,因其財力、經驗或相關能力,在利害關係人之討論中較不會獨立出來,而是涵蓋再如顧客、社區等之下。不過,身為國家未來的勞動力、亦攸關國家的競爭力,其行為及栽培對企業帶來之預期效益也是不容小覷。
- 人才培育:企業對其關注之面向在偏向顧客層面可有資訊安全、誠信經營等項,但在GRI議題中卻是包含了大量與其攸關之面相。由此,亦可見校園徵才、大使招募、企業與大學合作之特色商業課程(如台大CARDO)及實習。因此我們可以推定,學生作為利害關係人,應會較偏好GRI準則。
肆、實例分析
在比較GRI準則與SASB準則之後,我們希望可以在實務上觀察根據兩個不同準則揭露造成的資訊差異,故挑選了幾個不同主題以及國票、玉山兩家金控進行實例分析。前者僅根據GRI準則編製CSR報告,後者則是同時兼採GRI與SASB準則,以下關於玉山的敘述只會提及其在GRI之上根據SASB揭露的部分。
一、個資保護與資訊安全
(一)國票金控揭露
根據GRI103:管理方針,國票首先敘述了個資保護與資訊安全之重要性,解釋在金融科技崛起的情況下資訊安全成為金融業必須關注的議題。接著描述負責相關政策的單位,並且列點舉出金控內部與各子公司推行之保護措施或控管機制。例如,個資保護部分提到國票分層管理個人資料、定期採用外部個資掃描機制、針對異地辦公規劃遠距連線系統的相關安控措施等;資訊安全部分則詳述其強化資安系統的方式、提供詳細資安投入費用及教育訓練明細表等。最後根據GRI418–1,國票陳述其2020年未發生個資洩漏事件,也無侵犯隱私相關客訴的事實。
(二)玉山金控揭露
玉山在上述的GRI要求事項之上,又根據SASB有更詳細且完整的揭露。例如在個資保護主題下,揭露二次使用的顧客資料,包括評估原則、相關控管機制及結果,以及二次使用資料筆數與其所佔比例。除此之外在資訊安全主題下,玉山另外揭露了一些質化與量化資訊,質化資訊如 — — 組織如何識別信息系統中的數據安全風險、解決風險的方式等;量化資訊如 — — 資料外洩事件筆數及比例、報導期間是否有資安事件相關損失等。
(三)兩者揭露資訊比較
綜合而言,兩家都有揭露相關負責單位,但是玉山特別提供了層級圖,層級分別為董事會、總經理、資訊安全管理委員會,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他們對資安的重視。而國票比較可惜只有提到負責單位是資訊處,但無法得知他的所在級別,也就無法判斷其重視程度。此外,GRI及SASB在此主題要求的揭露事項皆包含數據的提供,並且一個是侵犯隱私相關客訴筆數,另一個是數據洩漏事件數,剛好可以進行相互補充。然而相較而言依照SASB準則所揭露之資訊還是更詳細,像是除了資料筆數外還須揭露二次使用的顧客資料等。故若是以投資人的角度可能會更加偏好玉山兼採兩個準則的報告形式,一開始可以很直觀地感受他對資安主題的重視,接著也有充足的質化資訊以及量化資料表格,整體而言完整性更高。
二、銷售流程
(一)國票揭露
在GRI準則的社會主題中,與銷售流程最為相關的為GRI416至419,要求揭露違反法律及法規的重大罰款和非金錢制裁,包含面向為健康和安全、產品和服務資訊與標示、社會與經濟領域等。由於國票金控並未在其報告書中提及這些資訊,合理推測其並未有相關事件發生。此外,GRI102–43 — — 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的方針團體 — — 指引處寫到,企業可透過客戶滿意度察覺利害關係人需求的程度。國票金控針對此部份所列出的相關內容僅有客訴處理抱怨處理件數,並下分為三個類別:客戶申訴件數,已結案案件,以及追蹤處理案件。客訴抱怨管道、客訴抱怨處理流程等則是以文字輔以圖表的方式展現。
(二)玉山揭露
玉山在銷售流程方面所選用的SASB準則,FN-CF-270a.4,要求企業揭露主管機關所統計的顧客抱怨數、提供財務或非財務協商比例、顧客爭議比例,以及主管機關進一步調查比例。而玉山在2020年的CSR報告書中,提供了近三年之顧客客訴反應案件數、來自主管機關的案件數、提供財務協商比例、年底尚未結案比例、已解決之客訴案件比例、實體與網路之顧客滿意度、活躍顧客離開率、客訴率等數據。玉山細分出許多項目,並提供了大量的量化指標。
(三)兩者揭露資訊比較
相較於依循SASB準則揭露的玉山金控,國票金控在銷售方面的資訊揭露相對貧乏許多。例如玉山除了客訴事件還揭露了它的相反面向,也就是顧客滿意度。報告書中有一張服務品質良性循環圖,裡面提及滿意度調查結果會納入績效評核重點項目,以投資人而言可以清楚感受到其對於顧客反饋數據的重視。
三、誠信經營
(一)國票金控揭露
國票金控依據GRI一般揭露(102–16)及管理方針(103–1、2)原則,揭露企業「誠信文化重要性」及「道德行為規範」兩部份。針對前者,國票陳述誠信文化被視為重大主題之原因及其落實此原則之具體措施;而針對後者,國票則詳細說明公司內部訂定之行為規範運作方式、相關制度及流程,如檢舉制度、員工保密協定等。
(二)玉山金控揭露
玉山依據SASB商業道德部分之準則,揭露其「在報告期間內因與欺詐、內幕交易、反壟斷、反競爭行為、市場操縱、瀆職或其他相關金融業法律或法規有關的法律訴訟而導致的貨幣損失總額」,以及「吹哨者制度與流程」兩部份。針對前者,玉山揭露其當年因相關舞弊及違反法令之行為之罰鍰總金額,並提及其違反誠信經營事件件數及後續懲戒處理;吹哨者制度方面,玉山詳述企業訂定「檢舉案件處理辦法」,說明其檢舉核查制度及檢舉人匿名保護機制,並同時以表格列舉近三年之檢舉案件數量。
(三)兩者揭露資訊之比較
與誠信經營相關揭露資訊中,GRI給予中編制原則並沒有針對「誠信經營」此主題,而僅是要求企業解釋其重要性及揭露內部管理方針;SASB準則中則提供聚焦於「商業道德」部分之會計指標與應涵蓋之內容,提供企業更明確之指標與編制參考。藉兩者相關資訊之比較,可看出依循SASB準則的玉山金控之揭露內容更能看出其誠信經營績效,國票所揭露之內容則僅能了解其相關管理及執行方式,較無法得知在誠信經營方面之表現優劣。
伍、總結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及新冠疫情等對全球帶來的衝擊,各國紛紛開始重視環境及社會的永續發展,而台灣則是於2020年宣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期許深化台灣公司治理,提升企業永續發展,並營造健全永續發展(ESG)生態體系。綜觀以上會計準則的探討,可以發現與GRI相比,SASB多了以下三項特性,分別為指標具可比性、訂定產業特定會計指標,以及具常態性。其亦聚焦於具體的會計指標並訂定應涵蓋之內容,提供企業更明確之指標與編制參考。即使GRI與SASB之準則焦點不同,但同樣強調企業資訊的透明度,兩者並行之下也能更完整的進行揭露,並且能在不同需求的前提下進行妥善的應用。或許,短期內SASB覆蓋率無法達到GRI的程度,因此兩者的合作與互進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陸、會計師與教授評析
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 — 吳政諺會計師:
第一組的報告中多次提及揭露,然而揭露在永續世界中為什麼重要、投資人的想法為何可以再進一步補充。機會風險是投資人所關注的面向,但以營運者的角度而言主要考量的是成本,目前市場上把ESG的成本看作研發支出,也就是將其費用化。企業一直不斷投資於永續發展但收益到底是什麼?除了無形效益,現今趨勢是希望能夠實際看出其對於營收的幫助,例如英國倫敦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企業2023年必須揭露綠色營收。故與其將永續當作口號喊,不如強調對於營收或市佔的影響,以成本效益原則去思考。此外公司沒有辦法八面玲瓏什麼都做,因此中小型企業在依SASB揭露時可以只取其中一兩項當作亮點,把這些做好、做深入比揭露所有指標卻只是輕輕帶過要好。
Deloitte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陳盈州 執業會計師
No ESG, no money, no business, and no future. ESG為企業非常重要的議題,企業在ESG方面的作為、狀況,將會影響到利害關係人的決策,例如:若企業於ESG方面執行效果不佳,或許金融機構就不願意出借資金、供應盤商就不願意與其做業務,導致企業無法繼續營運。而玉山金控如此快速、領先地去推動SASB,其實是因為當初外資的詢問。SASB為美國委員會發展而來的項目,現今外資,也就是以投資人的角度,是很重視的這些資訊的。事實上每個準則都有他的目的,而GRI及SASB也各有優劣,因為出發點不一樣。國際間兩個準則的發展趨勢,值得大家關注。
PwC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 李宜樺會計師:
目前社會大眾大多使用CSR這個名詞,但現在應該改為使用ESG或永續,因為ESG的相關議題不只是企業的責任,也關乎於業務轉型的機會。而相關的積效也該被多多指標化,例如提供給員工的福利反映在留任率、對環境的貢獻反映在減碳量等等。近年來,投資大眾越來越關注ESG,而企業也因此更重視對環境社會等的貢獻,達到正向循環,因此永續金融將是未來重點關注的議題。
EY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 謝勝安會計師:
GRI與SASB兩種準則未來仍可能併行去發展,在雙方競爭的態勢下必定倒出對於報告書使用人更為有利的狀況。對於會計師事務所而言,法令或準則的變動是商機,可以抱持著積極的態度擁抱變革。
台大會計系教授 — 陳坤志教授:
ESG報告書可以說是企業的第二本財報,而目前學校的課程卻鮮少提及這部分,鼓勵同學自主並主動學習新知並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柒、參考資料
-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080001
- 顏和正,<甚麼是企業社會責任?一次搞懂關鍵字CSR、ESG、SDGs>《SR天下》,2019年1月3日,https://csr.cw.com.tw/article/40743
- ESG vs CSR, May 25,2021,from:https://blog.milliegiving.com/esg-vs-csr/
- 整理自台積電官網, https://esg.tsmc.com/csr/ch/CSR/policyandmatrix.html
- BlackRock, 2021, from https://www.blackrock.com/tw/investment-ideas/sustainable-investing/esg-integration
- What is “S” in ESG ?,https://www.spglobal.com/en/research-insights/articles/what-is-the-s-in-esg
- <非財務性資訊揭露未來資訊重點>,https:/proj.ftis.org.tw/isdn/Message/MessageView/365?mid=108&page=1
- 黃昭勇,<ESG趨勢:從ESG成績單,看台積電為何能打破30年歷史新高?>《SR天下》,2020年7月27日,https://csr.cw.com.tw/article/41552
- 陳榮方、吳鈴鈴,<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形象、消費者態度、顧客忠誠度之影響>
- 2030年全面採用再生塑膠,https://csr.cw.com.tw/article/41018
- 「快時尚」末日近了? 英國品牌爆血汗工廠讓同業都遭抵制, 2020/7/10,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2/4691792
- 劉力禎,<GRI準則內容介紹>,https://www.bsigroup.com/LocalFiles/zh-tw/e-news/No160/GRI-Standards-intro-BSI-Alex-Liu.pdf
-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Database,已被GRI官網關閉
- 高晟晉,<GRI準則編制重點摘要>,2019/4,https://www.twse.com.tw/staticFiles/product/publication/0001067010.pdf
-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林維琪執業會計師,2020年6月,<金融產業耀文與實務>,p.8
- 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能力建置》SASB教育訓練:國際應用現況,2021/02/23,https://bcsd.org.tw/promoted-events/sustainable-financial/20210421_edm-no-1_004/
- 超前部署!站在SASB浪頭上的台灣企業,https://csrone.com/topics/6436
- GRI與SASB的競爭框架,https://csrone.com/topics/6042
- 玉山2020永續報告書,12頁
- 法務部,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八卷第八期,<誠信價值 企業新利基 誠信有益企業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