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人對於此則新聞的評析:

本人非常肯定國稅局發表此則新聞,實價課稅本應為課稅主要方式,當事實不明時,才能以推計方式課稅。
許多民眾碰到房地出售被國稅局查核時,當出售價格和購入成本都被國稅局掌握之後,還妄想要國稅局妥協採用推計課稅方式(用房屋評定現值乘以利潤率)來予以核定,過去碰到的實例有
1. 找有力的"立委"來關說
2. 找國稅局退休官員來"喬"
3. 找會計師看看能不能大事化小, 小事化無。像我碰到這種狀況,會告知在輔導期內合法補繳稅金,以避免再被補稅加罰的會計師,會被這種客戶認為"無三小路用"。這也是現在台灣社會的悲哀--完全不尊重專業。
現在國稅局敢去發這種新聞稿,那就代表碰到這種事,休想去亂喬,各位出售房地獲取鉅額利潤,但卻不願意實價課稅的不動產投資客,你看到這篇報導之後,會不會要覺醒了呢?

新聞連結:http://udn.com/news/story/7243/1204330

新聞全文:

房地合一制上路前…售屋所得 按實價申報

2015-09-23 04:06:09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房地合一制施行前,出售房產一律按舊制房、地分開課稅,其中,土地免課所得稅,能夠提示或經稅捐機關查獲有實價買賣價格者,售屋所得均需優先按實價報稅。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指出,售屋課稅案件已為五區國稅局的必查案件,未按實價報稅者,均會被列入調查。

配合查稅作業,國稅局亦訂有輔導機制,納稅人在申報財產交易所得後,如未主動提示成本或售價等實價資料,經國稅局訪查包括銀行或交易前、後手舉證的買賣價格後,即會輔導納稅人按實價報稅,拒按國稅局查核資料申報者,才會開罰。

北區國稅局查獲一宗案例,納稅人甲辦理102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自行以房屋契稅繳款書上記載的移轉價格580萬元,按評定現值28%,列報財產交易所得162.4萬元。

國稅局經查其實際交易價格資料後發現,甲取得房屋的實際成本是1,480萬元,實際售價為2,100萬元,扣除仲介及代書費等相關費用79.5萬元後,核定甲應申報房屋的財產交易所得為540.5萬元,國稅局輔導甲補稅,但甲未在期限內補報結果遭到處罰。

甲主張自己沒有單據,無法提供相關資料,強調並非故意拒絕補稅。

國稅局基於綜所稅係採自動申報制,不能以未保留相關資料或不知法令而免除應盡的注意義務,駁回其復查申請。

北區國稅局強調,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新制明(2016)年才要實施,在此之前,出售房屋的財產交易所得,只要經稽徵機關查獲實際交易資料,就要按實價報稅。

國稅局提醒,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17條之2第1項規定,僅是稽徵機關在納稅人未申報或未能提出證明文件時,可以改按財政部頒訂標準核定財產交易所得的依據,並非賦予納稅人藉由不提供實價資料,達到減少稅負目的的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宏輝 會計師 的頭像
    鄭宏輝 會計師

    明達合署會計師事務所--鄭宏輝會計師的部落格

    鄭宏輝 會計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